【聚焦十九大】(十九大观察)中国将在十二个领域“强起来”代表热议现代化图景
中新社北京10月23日电 (记者 周锐) 中共十九大报告在提出“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同时,还明确了在十二个具体领域的“强国”目标,引发与会代表们热议。
资料图:市民被展出的天宫一号模型吸引。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航天强国
十九大代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雷凡培表示,到2020年,中国力争实现在轨航天器数量超过200颗,年发射30次左右,超越欧盟,基本达到世界航天强国水平。“目前我国有30%的航天技术指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他表示,到2030年,力争将这一数字提升至60%。
资料图:“向阳红09”号船上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中新社记者
阮煜琳 摄
——海洋强国
十九大代表、“蛟龙号”深潜器潜航员唐嘉陵表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可以下潜到7000多米的深度,这是世界领先的。未来“蛟龙号”下潜的探索效果、探测时间将大幅度提高,系列化运行和谱系化工作将取得重大突破。
——网络强国
十九大代表、中国电信集团公司董事长杨杰透露,截至8月底,中国4G用户9.3亿,占比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固定宽带用户达到3.3亿,其中光纤宽带用户已经达到2.72亿,占全球光纤宽带用户比例超过60%。
资料图: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中新社记者 贺俊怡 摄
——科技强国
十九大代表、科技部党组书记王志刚表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正在启动实施的“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要形成一个梯次接续的布局,与其他的一些科研计划、科研项目、能力建设等方面形成合力。
——制造强国
十九大代表、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在“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过程当中,相关政策措施不仅适用于中国境内的全部企业,而且对内外资企业是一视同仁的。希望各国的制造业企业积极参与“中国制造2025”实施,与我们共同发展,实现合作共赢。
资料图:中国铁路正式启用中欧班列统一品牌。
——贸易强国
十九大代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表示,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在过去五年里切实推动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和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建设。下一步,要以更大的改革决心和力度,继续发挥试验区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打造新的开放高地,探索自由贸易港。
——质量强国
十九大代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长支树平撰文表示,中国将以先进标准倒逼消费品工业提质增效升级为主线,切实提升家用电器、消费类电子产品、家居装饰装修产品、服装服饰产品、妇幼老年及残疾人用品、化妆品和日用化学品、文教体育休闲用品、传统文化产品、食品等9个重点领域质量水平。
资料图:高铁
——交通强国
十九大代表、中国中车集团公司党委书记刘化龙表示,未来,不仅要自己的企业走出去,还要带动相关产业和标准走出去,为世界轨道交通建设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文化强国
十九大代表、中国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表示,目前,覆盖城乡的国家、省、市、县、乡、村(社区)六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已经基本建成。他指出,“打通最后一公里”是近年来公共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这方面,中国政府正在从制定标准、普及网络、丰富内容和补充人才几方面采取一系列的措施着力解决。
——体育强国
十九大代表、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苟仲文表示,体育总局将把群众体育搞得更亲民、更深入、更普及;把竞技体育搞得更好、更快、更高、更强,提高为国争光能力;把体育产业搞得规模更大、产品更丰富,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资料图:高考。张云 摄
——教育强国
十九大代表、教育部长陈宝生表示,近五年来,中国教育上了一个大台阶,人们的需求也发生质量型的转型。未来,要加快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要向农村倾斜,向薄弱学校倾斜,向贫困地区倾斜,向困难群体倾斜。
——人才强国
十九大代表、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说,清华大学将把主要工作放在人才培养上,把更多经费投入到教育教学改革、办学条件、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上,推动高层次国际化办学,全面提升国际合作水平,把学生培养成有全球胜任力的人才。(完)